躺枪!引用的文献被撤稿了,会对我的论文造成影响吗?

近十多年来,因学术不端或研究错误而被撤回的论文不断增多。据统计,自 2012 年以来,每 1 万篇论文中就有约 4 篇被撤回。随之而来的另一个现象是:不少论文虽已被撤,但在数据库中仍然可以检索到,很多读者也不知道这些论文已被撤销,还在继续阅读和引用。因此很多作者会有疑问:假如自己以前引用过的文章现在被撤稿了,自己的文章是否也会受到牵连?作者又该如何处理呢?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01

是否有影响?

首先我们要区分所引用的文献被撤稿的原因是什么?

一篇文章被撤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文章本身的原因、可能是作者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期刊的原因。

如果一篇文章被撤稿是因为数据来源没有得到允许或者是作者署名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引用这篇被撤文章中的数据和表格是没有大的问题的,但前提是必须及时联系编辑告知这一情况,当然也会说明该文献已经被撤回,以及撤回的理由。

但如果撤稿的原因是因为学术不端论文造假,或者伦理审查不通过等原因,那么此时引用了该篇文章中的内容显然就不合适了,需要及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正以免被波及撤稿。

那么,什么情况下,引用文献被撤稿了我们要修改自己对应的文章呢?

这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论文类型是什么?

对于原创性的研究文章,其引用的参考文献对文章结论影响其实并不大。但引用的文章对于作者自身的研究工作要么是支持的,要么是对立的,可能会稍微改变Discussion部分的重点,因而,文章中Discussion部分则需要稍微地修改甚至删除。同时在修正后,发表一个文章修正声明,提醒读者这部分引用的内容不再有效,可保证被撤回的文章不会被再次引用。

但是,对于综述性文章,特别是通过Meta分析整合了研究结果的系统性综述,删除某项研究可能对结论带来相当大的影响,甚至结论会被完全推翻。所以,建议此类文章的作者需及时修改文章结论,同时最好能对Meta分析进行重复性操作。

 

02

如何能避免?

引用文献被撤稿,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作者在引用时文献并未被撤稿,第二种已被撤稿但作者本人及审稿编辑都不知情。

针对第一种情况,就需要作者在搜集文献的阶段就不要盲目的“迷信”高分论文,权威文献,而是要带着自己的批判性思索去收集阅读,对文章中有疑义的地方要有自己的把控判断。

另外,有的时候文章虽然被撤稿了,但撤稿说明并不详细,许多数据库也缺乏完整的撤稿信息,导致作者压根不清楚这一问题,同时很多编辑在审稿时不会详细的去核实引用文献是否被撤稿过,因此就容易导致第二种情况的发生。那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就需要作者在收集文献的阶段就一定要仔细谨慎的核实文献及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

总之,我们要知道,对于已发表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杂志社一般会采取三步走:更正、表达存疑,最后才是撤稿。这也就是说明,当文章走到了撤稿这一步,那么其存在的一定不是某一方面的小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编辑首选一定是让作者进行修正来解决。到撤稿这一步,一定是文章整体出现了大的谬误或学术争议。那么,各位作者们在引用文献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带上批判性的思维去辩证,若不慎自己引用的文献被撤稿也要第一时间联系期刊编辑来进行文章的修正,以免最终波及自己的论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