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专家喜欢的高质量基金申请书如何下笔?

申请和执行基金项目,已成为科研人员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申请数量的持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申请书,成为科研人员,特别是刚刚进入科研岗位的年轻人思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为大家介绍过一篇Nature刊发的评论“Secrets to writing a winning grant”,总结了多位国外资深科学家关于成功申请科学基金的经验。时值基金申请书写作冲刺阶段,今天我们就将从国内评审专家的角度出发,为大家综合梳理一下一份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究竟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各位科研者又该如何下笔准备。

为什么要提高基金申请书的质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30余年以来,因其公平、公正的评审程序、简明的管理规则和覆盖全面的资助范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认可。申请和执行基金项目,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申请数量的持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申请书,成为科研人员,特别是刚刚进入科研岗位的年轻人思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

影响基金申请书质量的主要因素

科技基金申请书的读者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相关资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审查项目申请书的形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资助机构的政策要求;第二种,也是科技基金申请书的主要读者,是科学家同行,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特点,依据科学思维和科研规范的要求,审查项目选题和设计的质量,并根据资助机构的评审标准予以评价。因此,科技申请书在内容上不仅要符合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规范的要求,还应该符合资助机构的资助范围。

而分析以往不被资助的基金本子,不难看出往往申请被拒的主要因素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点:

  • 项目选题欠佳,主要体现为选题的学术思想缺乏创新性、研究目标不明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明确等;
  • 研究设计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不合适;
  • 申请书撰写的质量不高,如研究内容重点不突出、申请人的研究背景不够或缺乏相关工作基础、申请人团队组成不合理、形式审查不合格等。

而关于申请书质量欠佳的主要表现主要在于:

  • 科学意义不重要;
  • 学术思想缺少创新;
  • 立论依据不足,或阐述不清,或有某些错误;
  • 对国内外进展不了解,资料掌握不全;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合适或不完整;
  • 研究方法和手段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或缺乏科学性;
  • 实验设计值得怀疑,或有缺陷,或不具体;
  • 研究目标不明确,或太分散,或太庞杂;
  • 工作积累方面缺少相关研究工作经验;
  • 研究条件方面缺少必须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或研究材料;
  • 研究组成员力量不够,或不熟悉本研究领域,或缺少时间保证,或组成不合理,或过去承担的项目完成不好。

如何提高基金申请书的质量?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要顺利通过各阶段评审,最基本的要求是申请书的格式必须严格遵照基金委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评审各阶段的特点和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在申请书各部分内容的撰写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1.立论依据的科学性

在撰写立论依据时,要明确提出拟开展研究的创新科学问题,并论证科学问题的充分性。

一个基金项目必须围绕明确的创新科学问题,这在同行评议专家的评审要点中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如果通讯评议专家在申请书中看不到创新科学问题,就很难撰写正面的评价意见。在这方面,实际评审中得到较差评价的申请书,往往仅仅是对拟开展研究的领域进行一般性的综述。基金项目要研究的科学问题,通常应当是申请人着手写申请之前就已经关注和思考。申请书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等内容,是为申请人关注的科学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撑,使评审专家更加信服。这样,该科学问题就立论有据,且不与以往的研究构成简单的重复。

此外,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也是同行专家评审的重要考虑因素。申请者应站在较高的理论高度,具体地阐述开展本项研究对科学进步的贡献,如,项目的选题可能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是深化对本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分析对社会的可能回报。在写作中要打破“我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当然应该资助我把工作做下去”的思维定式。

2.研究思路的可行性

为解决特定的科学问题,申请书中需要提出一套完整研究思路,从而向评审专家表明,申请人对开展研究工作已有较深入的思考。拟研究的科学问题可能有若干种类型,例如:

(1)全新的科学发现,属于同行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现象或观测材料;

(2)同行公认的科学问题,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探讨,申请人拟从独到的研究视角开展工作,以图深化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

(3)对过去已有研究工作提出质疑,或是开辟更优化的研究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科学问题,应分别设计一套有一定技巧的研究构思和适用的工作模型和验证方法,并需要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论证。

考虑到参与评审的“小同行”专家很可能也在开展同领域的研究工作,对当前的研究现状非常了解,申请书中所设计的研究内容必须是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而非完全从头开始,以避免与他人工作简单重复。

基金项目经费和执行期限都有限,需要制定明确、有限的科学目标。申请书中科学目标应有所限定,根据所设立的研究目标,本次研究能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程度。考虑到许多同行可能在做类似的研究工作,对于大部分的选题,一个基金项目通常只是将研究工作推进一步,而不是将其完全解决。因此,务必在研究内容中能具体表达自己在研究思路上的独到之处,以体现申请的项目如何推进本领域研究进展。因此,仅把“系统研究”“全面总结”“集成研究”等作为研究特色,很难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3.技术支撑的可靠性

申请书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向同行专家展示申请者开展研究工作能力并取得进展的把握。现代科学多数为实验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面对小同行锐利目光的审阅,需要尽量提供涉及项目工作进展的技术细节,以确保专家认同项目的可行性。例如,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料和样品能否顺利获取?根据研究内容中的工作模型和研究思路,需要使用哪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与之匹配?拟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否够满足研究工作的要求?如要开展相关的模拟实验,实验条件和流程怎样设置和控制?关键的仪器设备或实验条件能否落实?这些都可能是同行专家希望了解或要审核的内容。从实际评审工作看,越是专业接近的“小同行”,对这部分内容越加挑剔。

4.学术积累、学术信誉及可信度

此部分内容主要在于展示申请人及项目组成员在相关领域有基本的工作经验和科研训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成功的经历,如解决过某些科学和应用问题,发表过相关的学术成果等。撰写这部分内容的重要原则是客观和实事求是。多数同行对申请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如果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材料(如发表文章、已有的项目资助及获得奖项等存在不实信息)以试图提升项目组水平,反而会成为整个申请的致命缺陷,被同行专家以学风问题一票否决。

5.申请书各部分的合理衔接

在完成申请书全文过程中,除要尽量做到行文流畅,条理清楚外,一定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合理衔接。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基础、研究队伍和经费预算等各方面,应当思路连贯、互相支撑。例如,研究内容中欲开展某方面的工作,在技术路线中应有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使用仪器设备、实验流程和达到的技术指标等),而在研究队伍中,就应有相关的人员分工该项工作,而经费预算中也需列入相关的开支。

此外,针对会议评审中“大同行”专家的审核,还要注意在申请题目和项目摘要上多下功夫。申请题目要力求简短,有学术高度且适度。摘要部分可用有限的文字,以类似“故事梗概”的形式,表述研究思路的巧妙构思,令通讯评审专家(小同行)在第一时间留下深刻印象,并吸引他们深入阅读,令会议评审专家(大同行)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申请书创新学术思想的精髓。针对会议评审中“大同行”的评审特点,一方面要尽量少用那些特别难理解的专业术语,一方面要努力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使自己能在更宽的学术视野中描绘自己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以更好地说服那些“大同行”。

参考资料:
[1]姚玉鹏, 熊巨华.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评审程序探讨如何提高申请书质量. 中国科学基金, 2017, 31(6): 524-528
[2]江虎军, 冯锋, 王钦南, 编著. 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评审和管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3] 吕群燕. 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免疫学学科受理项目评析[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0, 20(1): 85-90.
[4] 徐华, 吕群燕.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免疫学科免疫性疾病相关项目评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7, 11(2): 122-125.

评论已关闭